燒傷深度的估計,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。即一度燒傷(Ⅰ度),淺二度燒傷 (淺Ⅱ度),深二度燒傷(深Ⅱ度),和三度燒傷(Ⅲ度),其病理變化及臨床特征如下: Ⅰ度燒傷 僅傷及表皮,局部皮膚發(fā)紅,故又稱為紅斑燒傷。有輕度腫脹和疼痛,一般2~3天后紅斑消失,局部壞死的表皮細胞由深 層細胞增生修復。臨床上出現(xiàn)脫屑,不留瘢痕,有時可有輕度色素沉著。 淺Ⅱ度燒傷 傷及全層 表皮和真皮淺層。其表皮與真皮分開,滲出液積聚其間而形成水泡。水泡表皮脫落可見淡紅色彩基底,其上有均勻的鮮紅色斑點,為真皮乳頭層中充血的血管叢斷 面。皮溫高,滲出多,腫脹明顯。并且由于末梢神經(jīng)受刺激而疼痛劇烈、感覺過敏。3~4天結成一薄層棕黃色干 痂。如無感染,則由殘留表皮10~14天增生愈合,愈合后有色素沉著,但無瘢痕。 深Ⅱ度燒傷 傷及真皮深層,但有皮膚附件殘留。也可形成水泡,但因變質的表皮組織稍厚,故水泡較小或較扁薄,且 基底成淺紅或紅白相間,或可見網(wǎng)狀栓塞血管;感覺遲鈍、皮溫稍低;表面滲液較少,但底部腫脹明顯。傷后1~2天創(chuàng)面逐漸干燥,如無感染等并發(fā)癥,3~4周可愈合;愈合后留有瘢痕。如被感染,則殘留的皮膚附件往往被破壞,而變成Ⅲ度。 Ⅲ度燒傷 傷及皮膚全層,甚至可達皮下、肌肉、骨骼等。皮膚壞死、脫水后可形成焦痂,故又稱為“焦痂性燒傷”。創(chuàng)面可呈蒼白、棕褐色或焦黑、炭化,或可見樹枝狀栓塞血管;局部變硬、干燥、無水泡,但皮下組織間 隙有大量液體積聚。焦痂一般于傷后2~4周逐漸分離并露出肉芽創(chuàng)面,除較小面積能自行愈合外,一般都需經(jīng)皮膚移植方能愈合,愈合后留有瘢痕 或畸形,不能出汗。 由于燒傷各度之間,往往是可以變動的和混合存在的,尤其是深Ⅱ度和Ⅲ度之間更易混 淆,為此,常需在治療過程中經(jīng)常重新估計核實。 推薦閱讀:武曉莉醫(yī)生切除+9個月+激光咨詢 |